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> 第442章 战局(终)

第442章 战局(终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皇城西外,上阳宫的临时驻地,已经变成了一个阵地环绕,沟壑层叠的大军营。

临危被赋予外郭御敌全权的张叔夜,也刚刚平定了一场,自下而上的内部反乱。

却是隶属于驻守上阳宫的监门军少数上层军将,以亲兵队为爪牙耳目,居然想乘觐见之机,拿了前来巡营的张叔夜,向城中之敌进行投效。

他们小看了张叔夜的威望和影响力,不防手下有人籍着冲撞为由报信示警,结果反被张叔夜惊觉起来而先下手为强,将计就计的用分别召见的方式,将这些潜在的不安定分子一一拿下,而铁腕镇压了这场未遂的变乱。

然后重新编排防要和指挥,就地清点手中可用到的兵力,

“迄今为止。。”

雪花飘摇的宫廊下,一名被任命临时点卯官的中郎将开声。

“南面的长夏、定鼎、厚载,只有驻守长厦门的清源军并漕军一部,得以脱出归建”

“东面的上东。建春,永通诸门。。有郑军,汝州团结,靖边义从、三山义勇等数部前来汇合”

“北面的安喜、徽安诸门,由于正当其冲,尚未有成建制的兵马,出奔过来的消息”

“目前尚可一用的,只有守御西城四门的六个军号,又两部人马。。”

“不过,其中大都被帅府的均令,招还去守卫大内之要了。。”

“目前仅有一个建制不全的威宁军,又城戍军一部,尚在上阳宫附近听效。。”

得益那场大火的阻挡,张叔夜得以尽人事式的向各门守军,都派出了招集撤退的信使,不过得到响应和回复的屈指可数,而最终带队来与他汇合的军将,更是寥寥无几

毕竟,想要在敌军的攻打和城中的兵荒马乱中,比较完好的撤出部队来,又谈何容易。一些部队好容易撤了下来,却在半路的混乱与阻塞中,跑散了建制或是走错了方向,而失去最后的汇合机会。

因此,当杨可世带着一旅残部,最终在疲惫和困倦中抵达上阳宫的时候,受到了张叔夜简短而热切的欢迎,并从尚无归属的散员里,为杨可世补充了新的部下员额,

他实在是需要这种,有着与南军丰富交战经验而百折不挠的宿将,

点卯官的声音还在继续。

“上述计得三万六千五百又七名员额。。”

“检点个中兵甲齐全而身体完好者,得两万一千四百五十骑员。。且编战兵三十一营”

“其中编有马队三营,射生五营,并城头器械及操手两营”

“余下编为西苑并上阳宫的驻队,共得十九营兵。。”

“又括得城中青壮、匠人,得民夫、辎工队十五营。。”

“是以,如今军中所食甚多而储积有限,须得像大内请粮才是。。”

点卯官总结道,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张叔夜。

“还不够”

张叔夜却只是摇了摇头。

“我需要更多的人力和兵员,方可在这西苑与皇城大内,互成抵角势。。”

“而不是被人集中一端,分别击破。。”

“我需要有人冒险重返南北两郭城。。”

“收拢残兵散卒,就地征募丁壮义勇。。”

说到这里,他不由将目光投向了,新归附未久的杨可世。

.......

武牢关内,雪中操习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
随着急速下降的寒潮和霜冻,还是对于主战七营所装备的零式燧发枪的击发率,造成了相当明显的影响,更别说那些还在使用的火绳枪和火门击发的三眼铳。

倒是少量使用火帽的一式试做铳,倒是没有受什么影响,因此,以材官孔吉吉为首的军匠们,不得不再度忙碌起来,为了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上下奔忙着。

比如,如何在持续的落雪天气下,如何保持对阵中的火铳,及其击发装置的整洁干燥。选用何种的润滑成分,才能保证轮簧不至于被低温冻结滞涩,而有足够的力度打出火花来,诸如此类的极限考验。

而在我的私帐里,

昔日的小跟班阿骨打,已经换了一身缀满泡钉的灰绿棉袍,外罩银色锁子甲,头戴环边盔,除了没有标识身份和归属的羽毛、缨子,也没有代表军阶的数圈各色绶带缠绕外,就是一副标准亲兵的打扮,衬托出正在快速发育中的少年人,某种硬朗挺拔的味道来。

我正听他详谈梁山上的种种后续,从另一个角度来描述,罗氏兄弟主导下的后梁山时代,各种人和事的变迁。

比如他和我那只排骨侍女三枚,是如何躲在杂库半成品的夹层里,而躲过了肆虐后山的残兵败将。

后来的罗克敌,又是如何提携他做了新管库,让人传授他格击击艺,并因此在日常训练中,表现出某种坚忍勇毅的资质,后来在一次冲突中,接连击倒了好几个壮年士卒,而在对方恼羞成怒准备操家伙上时,被路过的大首领罗膘骑喝止,兵青眼相看的做了梁山数只少年队的领头人之一。

然后是艰辛而忙碌的生活日常,为了生计他们这些少年队的成员,不得不到跟着老人们更远的地方去剽抄,只是所获却甚为有限,因为官军的收刮和聚敛,地方上值得抄掠的大户和豪强,越来越少也越走越远,

多数时候也只够奔走一趟的马料人嚼之外就剩余不多,甚至有所亏空。他们为此一度不得不冒险,到驻军的城邑附近去,打劫当地的大户之家,结果目标比想象的背景身后多了,一时间攻打不下,却被闻讯而来的官军给围堵个正着,差点都没有逃回来。

而在青黄不接的几个特定时节,他们这些少年队也要下河塘去摸鱼掏螺蛳挖菱角和藕根,在山边地角种些山芋来且做充饥之物,半饥不饱的记忆,占据了相当程度的篇幅。

因此,他们这些少年人每年最受期待的特定时日,就是海路大开的日子,出来短暂的额还是离各种新奇稀罕的物件外,梁山都会拿出不多的储积来,再加上海路输入补充的生活日用物资,让山上山下酒肉有余的好好大宴一番,

这一番番经历和生活片段,倒也让我听得津津有味,笑而不语的还偶然微微点头而已。

然后他又说起一些颇为相得的小伙伴和熟人,比如一个叫陈渊的洛都人,他接替了我在梁山曾经当人过的那个之物,因此与阿骨打倒是有不少日常接触的机会,

他有个“地摊王孙”的绰号,因此人称陈王孙,为人热心颇为精打细算,却是个十足的吃货,因为嘴馋私下里偷偷吃了许多,不知来历的可疑之物,一次差点上吐下泻的痛死过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